國內市場部
手機:15813823265
郵箱:leihuan408@126.com
地址:廣東省東莞市謝崗鎮謝曹路459號碧桂園智造中心7棟5樓
行業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
巨頭們“后18650電池”的開發與加工,我們要不要
發布時間: 2021-08-12
毫無疑問,特斯拉(Tesla)的成功極大地促使了國內18650動力的蓬勃發展,不僅電池廠繼續發力擴產量,同時也帶動了上游原材料廠、設備供應商,下游特色pack加廠的發展,創造了不少機會,應當是大功一件。
特斯拉超級電池廠投產后要用20700代替18650型號,國內的很多18650廠、整車廠又一次的躁動起來了。
毫無疑問,特斯拉(Tesla)的成功極大地促使了國內18650動力鋰離子電池的蓬勃發展,不僅電池廠繼續發力擴產量,同時也帶動了上游原材料廠、設備供應商,下游特色pack加廠的發展,創造了不少機會,應當是大功一件。
Tesla在公開場合談到超級電池廠(Gigafactory)投產后要加工20700型號來代替現有18650,這讓國內的很多18650廠,整車廠又一次的躁動起來了,設備廠也躍躍欲試,談各種處理辦法,講20700的各種優點,但事實是這樣的嗎,有無點醉翁之意不在酒?,倘若不好好討論,一味的跟隨更改,未必能有好的收益。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相關的背景:
Tesla公開說明選擇20700的優點:Ifthenewmeetsthesamelifeandsafetyrequirements,onceitisproducedatthesameyieldsandathighvolume,itwillofferabout3-4%increaseinenergydensityanda7%reducTIonincost,即在達到與18650同樣的良率和產量后,能帶來能量密度新增和成本下降兩個優點,這從下表中也能得到充足體現。
在此前后,Samsung公開開發21700,LG加工20650型號(見下表)。
國際上做18650的幾大巨頭都在并行著后的開發和加工,這對國內帶來影響實屬必然,但面對各成體系,各有差異的尺寸,我們仿佛很難說出誰是誰非,我們要不要跟,跟誰?
其次,我們要初步算下經濟賬:
HitechEnergy曾有個測算,倘若采用新尺寸電池后能量或體積都有很大的改進(下圖)。
上面的計算但從電池的密集堆積來算,是存在很大出入的。在是不是進行調整,不能單單的計算單體電池的體積和能量密度的多寡,國內公司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單體能量的新增與系統能量新增的差異性
還是以HitechEnergy的計算為例,10S4p的18650和10S3p的21700的能量基本相同,那我們僅考慮單體的密集堆積進行計算,可以得出:30支21700的體積是40支18650體積的1.1倍,質量則為0.97倍。
(注:21700電池的質量62.8g為按能量密度提高4%后的估算值。)
這僅僅是簡單的從單體的密集堆積角度考慮,在實際設計中還存在三個問題要進一步核定:
1)單體電池之間的安全冗余空間的調整
由于21700/20700/20650電池容量的新增在實際pACK設計中要考慮單支電池安全失控后對周圍電池的影響及問題的可控性,所以要重新計算電池之間的安全設計距離,這個距離肯定要大于18650的(b》a),這進一步新增了體積。
2)pACK零部件減少帶來的總體質量的下降和成本的下降
采用20700/21700/20650后,由于同等能量下,電池數量減少(以21700為例,減少1/3),這會帶來整個pack內部金屬連接件數量的減少,這會進一步降低電池pack的質量。
同時按Tesla供應的pack的成本占據總系統成本的~24%(每年按加工10萬個70kWh系統的量核算),那么零部件的減少對整體成本的降低還是有一些貢獻的。
3)無用空間的有效使用問題
在18650系統空間排布中,必定會出現無用空間,但這些空間在采用20700/21700/20650后可能會得到有效使用。這僅是初判,真切情況取決于整車pack的空間布局,這對Tesla這種公司是可知的,他們肯定測算過N次,這也是他們所提及的。但對國內18650電池廠而言,面對眾口難調的整車廠,這點是很不確定的,也許更改后無用空間會更多。
2.成本的降低是以量和高良率為前提的
panasonic、Samsung、LG的18650電池良率一般在98%以上(一次直通率),而國內的一般控制在90%左右,電池的成本降低是以量和良率的不斷提高為基礎的,下圖為Tesla電池成本的降低圖。這里面存在的潛在風險是:batterycostwillgoupslightlyin2017duetohighdepreciaTIoncharges,butlargercapacitypercellwillneutralizetheincreaseby2018.However,ifthefactoryisinstalledanduTIlizaTIonisbelow,say,70%,therewillbenocostadvantageoverevolutionarygrowth,evenin2020。
另外,有關b品電池(低容,非安全問題電池)的解決也涉及成本的核算,簡單為例按年產1億支電池為例,良率按90%計算,除去過程損耗,一年也有約500萬支的b品。目前18650電池的適配性很強,可以在3C,筆記本范疇進行消化,基本能收回成本,但有關20700/21700/20650而言,尚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鏈來消化這些電池,這無疑會新增成本。
3.更改尺寸的前期制備投入
在現有加工線上更改,緊要涉及裝配和化成設備更改。倘若是半自動線,裝配工序的模具調整要的投入不大;倘若是全自動線,調整帶來的成本新增還是要考慮的;化成、分容設備,尺寸的調整應當投資不大。
最后,我們考慮系統安全的邊界與單體容量的關聯性
國內26650電池起步也比較早,電池的體積是18650的2倍。倘若非要提高容量,我們為甚么不發展26650,非要舍近求遠?,唯一的問題是單體電池容量新增多少會對安全帶來影響,會不會出現安全與容量關系的拐點?,1.3倍就可以,2倍就不行?,這個問題暫時還不好回答,要進行科學的計算,從pack角度去評估。
綜合考慮這個問題,在實際中要冷靜看待:
1.Tesla是例外,電池、系統、整車一體化,全產業鏈傾覆,可以做到設計的閉環,這與其它公司有根本性的差別,他們可以全面評估更改的利弊,這是國內18650電池廠目前所不具備的。
2.面對20700/21700/20650以及國內的26650,我們不能唯20700論,要與戰略整車客戶充足溝通,同時算好經濟成本,b品(低容,非安全問題電池)要怎么樣消化,是不是有終端客戶?。
3.倘若是新建加工線,可以考慮產品尺寸的兼容。
所以在評估尺寸是不是調整時要全方位分解,戒備南橘北枳。